地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09-08阅读数:

一、学科简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和区域分异的学科。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 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地理学关注的核心内容是地球表层系统不断变化的特 征和组织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不同尺度上的地理学研究充分显示 了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目前,地理学中传统的以地理要素为主线的研究和以区域为框架的研究得到深 化和发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理学的定量研究和模型研究获 得长足进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与风险防范以及世界 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等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77779193永利官网肇始于1958年成立的晋南师范专科学校史地科,60 多年薪火相传奠定了地理学在三晋大地的龙头地位。学院最早于1983年开始招收自 然地理和国土经济两个方向的研究生,1998年和2002年分别获批自然地理学和人文 地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地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为山西省重 点建设学科,设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学科方向。 平台建设方面,地理科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山西省品牌专 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 年),建成山西省资源环境信息化管理院士工作站、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 地工作站山西分站、中华早期文明研究院、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位点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目前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 授12人,副教授31人,59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46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 1 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省级人才称号8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达83%。 此外,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山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学位点立足山西, 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黄土高原土壤环境与生态修复、黄河流域资源遥感及生 态服务、煤炭矿区土地整治与居民福祉、煤炭绿色创新与“双碳”途径、城市转型与城镇化、中华早期文明地学溯源等领域成果突出。近5年学位点共承担15项国家 级科研项目和近1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教改项目,在国内外权威期刊累计发文300 余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专利5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多项。

二、培养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 人民生命健康的高级地理学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有社会责 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 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 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 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技能;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 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 

   3. 能够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领域有关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良好 的英语听说能力。 

   4. 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 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三、研究方向

  1.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方向主要瞄准地理学国内国际学术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坚持 立德树人,围绕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和煤炭资源,在全球变化、中华早期文明地学 溯源、生物多样性、水土修复、水文水资源、煤炭地质灾害、资源开发与利用、土 壤地理与土地利用与变化、地面过程与地貌模拟等多个领域,系统研究地球表层自 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的特性、形成过程、动态变化和空间变异。主要培养方向: 

①水土资源研究与利用 

②全球变化与环境治理 

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修复 

④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 

2.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方向主要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与 生态发展,聚焦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煤炭能源基地经济与产业转型发展、山西文物保护与活化、文旅融合与康养产业发 展、汾河流域生态经济等领域。主要培养方向: 

①生态文明与居民福祉 

②三晋文化与地理环境 

③区域开发与城市规划 

④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以山西省资源环境信息化管理院士工作站为依托,以建设山西地理大数据应用 中心为平台,推动GIS、卫星遥感与无人机遥感在山西旱作农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文物保护与活化,以及资源环境监测、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城市与区域开发、旅 游大数据监测中的应用。着力推进地理信息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文物 与考古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主要培养方向: 

①GIS 建模及地学应用 

②资源环境与农业遥感监测 

③无人机遥感与文物保护 

④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 年(含休学),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含休学)。 

五、培养方式

   硕士生入学之后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要注重发挥研究生 的个人才能和特长,做到因材施教。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 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起主导作用。建立研究生和导师定期见 面的制度,要求研究生至少每两周与导师见面一次,汇报学习心得和所遇到的问题, 力求及时解决。时机成熟时,导师要指导硕士生学会科研选题和撰写论文的方法, 以切实提高其自学能力和专业素质。鼓励学生与导师合作科研,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由本学科和相 关学科3-5名高水平教师成立本专业指导小组,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倡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尽可能地避免填 鸭式教学和全堂灌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和自我操作式 的多重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大胆 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方式,鼓励采用双语教学,紧扣国际学术 发展前沿,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在必要情况下, 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 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实 践课程和补修课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1.公共基础课:7学分,课程设置为4门。

2.专业基础课:14学分,课程设置为5门。

3.专业方向课:每个专业课程设置各为4门,学分各为8学分。 

4.专业选修课:4学分,课程设置12门,学生任选3-4门(其中体育类课程和美 育类课程必选)。 

5.实践课程:2学分,主要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管理实践、社会实践和 劳动实践,各为1学分,学生任选2门(其中劳动实践课程必选)。 

6.补修课程: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课 程1-2门(具体课程由导师结合研究方向指定),并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七、资格考试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要参加资格考试,目的是考查硕士研究生是否 掌握本学科专业领域深厚、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相关研究方向学术前沿的 动向,同时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资格考试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 或口试,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没有通过资格考试者,不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对两次未通过资格考试不 适宜继续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实行淘汰。 

八、中期考核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之后,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对其科学道德、思 想修养、学习成绩、科研能力、论文准备、健康状态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考查。 对没有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研究生,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中期考核时应提交 论文1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采取 答辩的形式。 

九、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 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根据学院要求进行,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在导师 指导下,硕士研究生经过充分调研与论证,独立地做出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论 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后,须公开答辩,接受检查,并获认可。由学科点组织包括 导师在内的3-5位专家组成的考核组,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进行审核,着重审核 论文选题的意义、创新性和可行性。对有争议的选题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应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 特殊情况需变更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实施细则由各 学院制定。 

2.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 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 撰写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规范认真执行。硕士学位论 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3. 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论文查重、论文预审读、论文评审、论文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工作严格按照山西 师范大学的相关规定与要求执行。 学位论文规范格式、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要符合国家学 位条例、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 细则等有关文件规定 

十、申请学位要求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参加院级及以上学术研讨活动不少于6次,且满足 以下条件之一,即至少在北大核心/CSCD及以上期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 术论文,或至少主持完成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等项目1项。学术研讨主要包括各类 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读书报告会等。学术论文应以第一作者,或导师 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山西师大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创新创业项目主要包括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等。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毕业论文答 辩通过,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 的,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具体办法详见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二、其他规定 

1.地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150篇以上, 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五分之二。

2. 本次制订的培养方案从2024级地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